妙,给人印象十分深刻。在大历年间(766—779),他又观看过一次公孙大娘的弟子李十二娘舞剑,很欣赏她的高妙技艺,经过询问,才知道她的本领是从公孙大娘那里学习来的。
(曹增祥)
17 孙思邈
孙思邈是隋唐时代杰出的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生于隋文帝开皇元年(581),死于唐高宗永淳元年(682),活了一百零二岁。他著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有名的医学巨著。在这两部书中,他不但吸收采纳了前人医学著作的精华,同时,自己还有重要的发明,提出了不少新的医学理论和医病方法。
孙思邈特别注意发扬我国古代医师行医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他强调指出:给病人治病,不可有贪求财物和顾虑声名的杂念;不论昼夜寒暑、饥渴疲劳,都要一心一意地替病人诊治病症。
孙思邈在医药学上的重大贡献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他在医疗营养不良的病症方面,总结并发展了前人的方法。人们都知道缺乏维生素A要患夜盲病,缺乏维生素B会引起脚气病,缺乏碘质甲状腺就要肿大,造成所谓的“大脖子病”。但是人们了解这些知识,只不过是近几百年的事。欧洲人第一次论述脚气病是在1642年。孙思邈由于善于总结人民群众的经验,并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早在7世纪时,就说:患夜盲和脚气病,是由于饮食中缺乏必要的营养,患大脖子病是由于长期饮用山区里一种不好的水造成的。对于夜盲病,他用富含维生素A的动物肝脏,如羊肝、牛肝、猪肝等去治疗。对于脚气病,他主张人们用谷白皮(椿树皮)煮粥吃来预防,或用杏仁、防风、蜀椒给病人治病,这些都是含有维生素B的东西。治疗大脖子病,他常用羊或鹿的甲状腺作药物,或用含碘质丰富的海藻、昆布(海带)来医疗,效果十分显著。当时孙思邈虽然还不懂得什么是碘、维生素等这些物质,但他能采取正确的医疗方法,这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