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吴益泰的法文著作《中国小说书目与评论》(1933),曾在欧美长期流行,是西方学者研究中国白话小说的必备书。赛金花的英文小册子《中国小说》(1939),虽不尽准确和深刻,但对中国小说的介绍还是引人入胜的,对西人了解中国古典小说产生过一定影响。
中国古典诗歌向外传播特别是在西方的传播,民国时期也是一个重要阶段。其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又是高潮。英国的阿瑟·韦利和庞德,美国的费诺罗萨等人在这方面最富创造性和影响力。韦利以擅译汉诗著称,他的译作以自由体译成,朴实无华,但讲求格律,在欧美较为流行,代表作有《中国诗选170首》(1916),《中国诗选续集》(1919)等;费诺罗萨是美国的东方学家,20世纪西方诗歌革新运动的先驱,他认为西方的分析性思维不符合艺术的本质,艺术需要综合性思维,而综合性思维则需借助于丰富多彩、意义隽永的诗歌般语言。在这方面,西方拼音文字由于受到字形、语法和逻辑等因素的限制,远不如汉字理想,于是他写出《汉字作为诗歌媒介》一文,盛赞汉字的形象性、动态感、隐喻作用以及字与字之间关联、烘托的特点,致力于诗歌的革新运动。英国意象派诗人庞德得到他的有关手稿后,如获至宝,他一面整理出版了费氏的《神州集》(1915)、《汉字作为诗歌媒介》(1919),宣传和发展费氏的诗媒理论,一面在翻译和创作实践中,千方百计用拼音文字体现他认定的表意文字——汉字的特点与活力,尽量实现视觉意象,努力把诗句分成若干较小的视觉单位,用并置法加以联结,借以增强意象的含蓄性和流动感。其代表作有《五年间》等。他翻译的中文诗和创作的英文诗生动活泼,不拘泥于音步和韵脚,以传达原作的意境为主,一时风行于欧美。他的实践对西方现代派诗歌产生过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