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主要以介绍和传播“唯物史观”为主,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在这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20世纪30年代便达到介绍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高潮,并开始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尝试,以艾思奇、李达、毛泽东等人为主要代表,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基本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
一、唯物辩证法论战
20世纪3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逐渐成为中国哲学思想界的主流。新康德主义在中国的代表张东荪惊呼:“这几年来坊间出版了不少关于唯物辩证法的书。无论赞成与反对,而唯物辩证法闯入哲学界总可以说是一个事实。”[43]为此,他首先挑起了著名的“唯物辩证法论战”。
这场哲学论战主要分两个阶段:1931—1934年,主要是张东荪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哲学思想与叶青为代表的假马克思主义的论战,论战的主将分别是张东荪和叶青,基本上属于资产阶级哲学内部的争论,表面上是“非难”与“捍卫”唯物辩证法之争,实际上都在程度不同地曲解和攻击马克思主义哲学。1933—1936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邓云特(邓拓)等人参加论战,对张东荪和叶青的观点均进行了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