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35年,杜甫回洛阳应试,没有考中。两年后,他又北游齐、赵,与朋友一起呼鹰逐兽,饮酒赋诗,流连于山水之间,这一时期杜甫的诗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天宝五年(公元746年),杜甫来到京城长安。他先是参加考试,结果奸相李林甫妒贤嫉能,竟然让所有的考生全部落榜,并给皇帝上表称贺,说“野无遗贤”。正规渠道走不通,杜甫只有和众人一样,到处去拜访达官贵人,期望得到他们的帮助。这种生活太伤自尊了,杜甫想起来就觉得屈辱: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但是生活仍然是那样无可奈何。整整十年的时间,杜甫困守长安,到头来,总算弄到了正八品下的官职—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负责管理兵器和仓库门的钥匙。
然而杜甫“走马上任”的官定之日—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也就是安禄山造反之时。国家残破,生灵涂炭,杜甫连这个比芝麻还小的官也做不成了。他先是带着一家老小流亡,途中他得知太子李亨即位,便把家人安置下来,自己去投奔皇帝效力,不料却被叛军捉住并押解到长安。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来了,漫步在昔日繁盛的曲江边,一切都触动着诗人敏感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