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魏书·释老志》统计,在西元五四〇年时,北方佛寺到达三万所,僧尼有二百万,这真盛极一时了。但是避调役,逃罪罚,并不能说真心信仰的,恐占多数。那时北方佛寺营造之奢侈,以及像伊阙石窟、云冈石窟等雕像之糜费,从传统政治理论及社会秩序来看,佛法兴盛,有损无益,因此北方又继续经过几次道、佛冲突之后,终于佛、道两教全退处于次要的地位,实际政治领导权,始终仍为士族所操持,而传统的儒家精神终于复活,那是已在北周及隋、唐初期了。
南朝自东晋以后,佛教亦大盛。那时南方佛教的风尚,与北方颇不同。北方佛法常受王室拥护,颇想造成一种神权政治而没有成功。南方佛法则多由士大夫自由研习,他们多用纯哲学的探究,要想把佛教哲学来代替儒家思想,成为人生真理之新南针。他们大体都是居士而非出家的僧侣。因此北方佛教常带“政治性”,南方佛教则多带“哲学性”。北方佛教重在“外面的庄严”,南方佛教重在“内部的思索”。在这方面,南方佛教实较北方佛教为解放。当时南朝君主,如梁武帝,他的皈依佛教,亦纯为教义之真切向往,并不夹杂丝毫政治作用。但尊信佛法,到底要归重出世,或偏近庄老,不能做现实人生之指导。梁武帝因为一心崇佛,疏忽了实际政治,招致大乱,自身被困饿死,这是南方佛法进展一大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