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厚施薄望,重义轻利
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侠客不但要勇于救人急难、舍己助人,而且在助人之后还应该不接受报答,不贪图扬名。大侠朱家在“佯装不知”的情况下帮助季布躲避通缉之后,竟宣布“终身不见”季布。他的人生信条是“诸所尝施,唯恐见之”。正因为这种济人之危又不图报答的品质,朱家才得以扬名天下,“自关以东,莫不延颈愿交焉”。后世的侠客也纷纷以朱家为榜样,李白《侠客行》中所说“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正是对行侠不图名、仗义不为利的武侠形象的最好写照。这种重义轻利的观念与之前的恩仇观、诚信观、助人观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最为传统的“侠义”观念。而知恩图报,守信用,厚施薄望,助人为乐等精神,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5.义气相托,为民为国
经历了唐代“儒”“侠”精神的交流融合,和宋代“新儒学”的普及发展,宋代之后,武侠精神发生了一次重要转变,传统的“侠义观”变成了“忠义观”。虽然仍保留着传统的对下层人民的关怀精神,但宋儒“民胞物与”的观念赋予了民众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庄严的历史使命感。儒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忧国忧民”思想被武侠阶层接受,这丰富了武侠精神的内容,“对国家民族忠诚”的观念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