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高雅,就越慢热,是因为领会高雅,需要跨过文化素养这道门槛。近年来艺术品收藏市场出现的品位趣向的微妙转变,无疑与收藏队伍的“换代”,一些知识较高者的介入有关。
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在于,当文化生活中意识形态色彩渐淡之后,文化艺术的民间品评机制尚未形成,风雅的“主盟”处于真空。因为旧时代的“文化精英”群体、文化艺术鉴赏群体已经不复存在,这一在品位格调上具有保障性的“防火墙”或“臭氧层”的消失,导致众多低俗的艺人与“艺术品”可以无底线地上蹿下跳。品位一事,暂时还是由富人说了算,于是所有符合富人心理的“高大上”的东西,价格都飘在云端。官员与“文人”不再是重叠关系,具备鉴赏眼力的“文人”虽然已非“老九”,却仍处于弱势,因囊中羞涩,不但没有信心去引导富人,甚而沦为他们的附庸。
当然,站在乐观者的角度看,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太平已久,“贵人”终将变“文”,“文人”亦将致富,而民间文化生态的“江湖”也正在恢复之中。
正门入,偏门入?
清初书家、鉴赏家王澍谈论书法时多次提到“一正一偏”的说法,其论《礼器碑》云:“……观其用笔,一正一偏,游行自在,动合天机”;评钟繇《贺捷表》亦云:“此表用笔一正一偏,脱然畦径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