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张恨水父亲同意张恨水要求,允许他进入学堂,接受新教育。因国文基础好,插入“大同小学”三年级读书(毕业是四年,那时高小课程,约等于现在初中二年级。该校是当时“大同中学”附小)。该校为当时新式学堂,学制四年,校长周六平,是个维新人士。“他教书的时候,常常讥笑守旧分子,而且不时地叙述满清政府的腐败。”张恨水自幼接受的是封建教育,思想上有不少守旧的成分,于是变成了这位校长的讥笑对象。这种刺激,促使张恨水“极力向新的路上走”。于是张恨水除了买小说,还买《经世文篇》《新议论策选》等新书看。从新书和上海报纸上,他开始意识到“这世界不是‘四书五经’上的世界”,“就另想到小说上那种风流才子不适于眼前的社会”,“一跃而变为维新的少年了”。
[按]张恨水思想上虽有变迁,文学上的嗜好却依然如故,“看《西厢》,读《庄子》”,文章虽深奥难懂,却有了文学上莫大的启发,使张恨水“学会了许多腾挪闪跌的文法”。
1910年(宣统二年庚戌)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