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捂一捂”,先学会“捂”的艺术
春季是由冬天的寒冷向夏日的炎热过渡的一个时节,恰好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人体在经过一冬的收缩后,逐渐变得舒展,毛孔也从封闭状态逐渐张开。如果在这个时候过早地将棉衣脱掉,很容易受到风寒而致病。而且,此时人体代谢功能较弱,不能迅速调节体温,对外界抵抗能力较弱,容易发生感冒、肺炎、气管炎、哮喘、中风、冠心病等病。
唐代医家孙思邈就主张“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食不消,头痛”。民间也有“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俗语,可见,在雨水这一春寒料峭的节气中,人们还是应该多穿些衣物,适当“捂一捂”。
“捂”也是有讲究的,“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算是最明确的时间概念。而这对于养生保健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早春的“捂”究竟怎么做,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呢?
首先,在中医看来,春捂的重点在腿和脚。孙思邈在谈及春捂的穿衣时提倡应“下厚上薄”,如此才能养阳收阴,防寒保暖。原因在于人体下部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风寒侵袭。如果老人不能把衣裤鞋袜穿得过于单薄,容易导致“老寒腿”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