妞们,早上好。 最近,大家看到董宇辉的热搜了吗? 几乎一夜之间风评反转,路人缘一向爆棚的董宇辉竟然被全网骂。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 董宇辉最近搞了档访谈类节目,采访一些很有人生态度的女性。 在采访过程中,董宇辉也坦然说出自己的困境和感受。 当谈到自己的工作时,董宇辉更是直言不讳。 坦言自己很抗拒卖货,一直到今天都不享受直播卖货的工作,痛苦到每天都要依靠安眠药入睡。 聊到这里,其实也没什么。毕竟大家都懂,有多少人能真正享受工作,营营众生都不过为了糊口罢了。 真正捅了马蜂窝,是董宇辉接下来的发言。 他表示,自己非常反感被人叫做“网红”,宁愿别人称呼他为“下岗老师”。 此话一出,一下子就引起了网友的反感。 有的人骂他又当又立,赚的这份钱,又看不起这份工作。 有的人骂他卖惨,又在消费大众的同情心。 有的人觉得既然你那么反感,那就辞职呀,装什么装。 总之,董宇辉的发言,在网友眼中,已经变成了有目的性的发言。 当我翻完互联网上的评论,突然明白,互联网不需要活人! 被网友捧上神坛的董宇辉,也能轻易因为一句发言跌落神坛。 一切只因:人们热衷于造神、也沉溺于毁神。 董宇辉没有错! 错就错在,他是董宇辉 说句挨骂的话,我其实是同情董宇辉的。 在我看来,董宇辉的发言并没有什么出格的地方。 我明白,在大众眼中: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董宇辉你已经很幸运了,享受了泼天富贵,那就要做好承受流量反噬的准备。 网友的发言可以理解,但转过来想想,董宇辉有没有“反感”的权利呢? 未观全貌,不予置评! 所以在看完网上的言论后,我仔细去看了那段采访。 董宇辉在表达自己对“网红”这个称呼的反感后,他还解释了一下。 是因为,英语中网红这个词,相当于一个哗众取宠的小丑角色。 所以,他才会比较抗拒这个称呼。 的确,近两年“网红”并不是什么好词,前有“凤姐”“芙蓉姐姐”,后有“闻会军”“郭有才”。 这些人的走红,让“网红”这个词逐渐被妖魔化。 仔细想想,如果换作另外一个人说:“我反感网红”,会遭到现在的口诛笔伐吗? 不会,反倒会有很多人站出来摇旗呐喊。 所以“反感网红”这个观点本身没有错,你可以说反感网红,我也可以说反感网红。 因为无论怎样,这仅仅代表着个人的观点,和事实无关。 那为什么董宇辉说就不行呢? 因为错的不是观点,错的是说的人是董宇辉。 他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会被大众放大解读。 但其实,在董宇辉的发言中,你会发现,他没有针对任何人,仅仅是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观点而已。 他只是不想被人叫“网红”,仅此而已。 有人说:“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在这个能一夜成名的时代,大家都学会了伪装、学会了小心翼翼,又有多少人对“当网红”这个流量场趋之若鹜。 而董宇辉却能真实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能对“网红”清醒祛魅,有勇敢直面自己的勇气。 无论之后要承受什么样的代价,但起码他是真实的。 这不就是大众最初喜欢的董宇辉吗?真实,而又拧巴。 如果一个人连说真话、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都被剥夺,那这个世界会变得多么虚伪。 当然,董宇辉可以“反感”网红这个称呼,网友们也可以反感“董宇辉的反感”。这两者并不冲突,也不对立。 就像那句经典的名言:“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但实在没必要把这种意见分歧,上升到人身攻击的程度。 热衷于造神、也沉溺于毁神 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网络名人如雨后春笋般,一个个冒出,又一个个消失。 就比如前两年爆火的罗翔老师。 作为专业的法学教授,因为讲课风趣又有料,掀起了全民学法的热潮,两天就涨粉100W。 走红后的罗翔,和董宇辉一样也深陷舆论风波。 罗翔在2020年曾发布了一条关于读书的微博。 但当天恰逢抗疫英雄的表彰大会,被很多网友解读为嘲讽抗疫英雄。 尽管罗翔再三解释,但还是收到了很多恶意的评论。 最后,罗翔忍受不了网络暴力,选择了退网。 后来,在某一档综艺中,罗翔老师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误解是人生常态,理解本是稀缺的例外”。 所以你看,在这个热衷于造神的时代,罗翔也好、董宇辉也好。 当他们因为某一个方面走红后,就会被塑造成没有任何缺点的“神”。 不能有自己感情、不能有自己的性格、一切只能按照规定好的完美形象走下去。 一旦出现“人”身上的缺点,那大众就会亲手将“神”拉下神坛。 更可怕的是,现在的网络环境,不仅对“神”苛刻,连普通人都有严格的道德要求。 仿佛所有人到了网络上都成了道德标兵,受害人都必须是完美受害人,不允许有一点污点。 再加上如今很多人都懂得如何炒作热度,前段时间的胖猫事件不就是如此,一篇小作文瞬间引起全网热议。 结果最后,舆论全面反转! 在网络上,真真假假,你说的每一句话,都很有可能被人拿着放大镜逐字逐句分析。 但真实的人,不可能没有缺点,这就导致了每一个人,你、我、我们的孩子都可能是下一个被网暴对象! 包妈碎碎念 对从小生活在网络环境中的孩子来说,他们面对的网络环境,往往比我们见到的复杂得多。 如何让孩子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被裹挟在网络舆论中,不被网络操盘手当作指哪打哪的枪手。 这都是我们当父母的重要课题。 但在教孩子之前,我们自己首先要明白,站在道德制高点的人,往往都是无所事事者。 人贵在人性,而人性往往是复杂的,包容别人复杂的人性,同样也是在包容我们自己、包容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