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主治】脘痛,腹胀,呕吐,呃逆,食谷不化,肠鸣,泄泻,痞块,虚肿。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穴位详解
下脘
在人体的腹部,肚脐上方5寸、4寸、2寸的地方有三个穴,分别叫作上、中、下脘。上、中、下是依据位置的高低来分的,就好像桃园结义排名是按三兄弟的年龄似的。最重要的是这个“脘”字,脘指的是胃,古人说“胃为太仓,三皇五帝之厨府也”。太仓是什么呢?太仓是官名,古时候有太仓令丞,就是替皇帝管粮食的官。
中医根据脾胃的作用,也将其命名为仓廪之官,也就是人体的后厨房。上、中、下脘,表示这几个穴分别处于胃的上、中、下部。
上脘在胃的上部,和贲门相对应,贲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食管,是食物进入胃的通道。上脘穴在这个位置,对于人们因吃得太快、吃得太饱或者其他原因而导致的胃胀、呕吐、打嗝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中脘穴在胃的中部,占据了胃的主体部分,因此对于脾胃疾病的治疗效果是最好的。所以理所当然地成为脾胃病的常用穴。现代研究也发现,刺激中脘穴之后,胃的蠕动会增强,表现为幽门开放,胃下缘轻度升高。而且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使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