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孤独的人,更是因为缺乏应有的智慧。他们只能享受身子、感观的快乐,却不能享受心的乐趣,不喜欢,不能够进行“心”的种种游戏.在闹市中,他们目光流彩;在舞厅内,他们情绪高昂;在高朋满座的时刻,他们神彩飞扬。可是,当热闹散尽,灯暗清凉之时,寂寞与冷清之感便会袭上心来。他们越是向往热闹,越是体验到孤独的凄苦。久而久之,纵然在人挨人的舞厅内,他们也照样感到孤寂,原因是他们的心被一幅皮骨锁在内里。这是一颗愚蠢的心,也是一颗僵死的心,已经失去了造“血”功能的心。这样的心要活、要有生气,永远只能依靠外面输进的血液。一旦与外界,那怕是暂时地失去联系,他们也会感到一种冰冷的孤寂。
真正的智者用沉思来推开寂寞与冷清,他们沉浸在一个伟大的思想中,在几千年文明史积聚的知识里,找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孤独中,他明白了道理,明白了一些人生的真谛,最终明白了自己.他有时感到自己是这么实在有力,有时又感到自己是这么虚无乏力,就在这有力与乏力之间,他看清了天和地,看清了自己与人类。他的心之所以会造“血”,就因为他能不断地从沉思中吸取。沉思给了他造“血”的养份,使他在单身独处的时刻,能够拥有一颗活蹦乱跳的心,能感受到温馨,甚至是异常热烈的激情.如果孤独是一种寂寞与冷清的感受,智者便没有孤独;如果孤独只是一种单身独处的现象,智者便时常独享孤独。从整个人类来看,能够享受孤独是一种进化的表现。早年的人类, 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劣,独处很难生存下去,只能以群居的方式来保护其安全,发展自己的生命,久之便成了一种习惯,所有的欢乐也只能在群居中得以实现。在离开群体后,由恐慌、孤单,冷清,渐渐形成“孤独”这个概念.当条件改变了以后,这已经成了个永恒的印迹,甚至撰刻在人类遗传的基因里面。当智勇者循着新的条件突破出来后,这才饱享了单身独处的甘甜,于是,孤独成了智勇者的最美妙的字眼。古往今来,一切有价值的成就都是在孤独中产生,达尔文孤独地在那片白桦树林子里散步,这才发现了“进化论”这个划时代的观点,巴尔扎克常常彻夜不眠地在孤灯笔耕,这才写出了《人间喜剧》这么部浩繁迭卷的巨著;牛顿若不是才于沉思在星光月下,又何以能把行星绕日、月亮绕地、物体落地等表面上看起来毫不相干的现象联系起来,概括出宇宙的一切物体都有引力,这就是万有引力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