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藏的一生就是勇猛精进的一生。唐贞观年间,玄奘西行求法归来,开始主持大规模的译经工作,后与弟子开创唯识宗,主张“心无外境”,即通常所说的“万法唯识”,盛极一时。至武后时期,法藏显名,被赐以贤首之名,此后广事讲说、著述并参加译经。法藏和玄奘在佛法要义上看法不同,法藏坚持自己对佛法的理解,后来自立门户,奉《华严经》为圭臬,开创华严一派,盛极一时,与玄奘的唯识宗分庭抗礼,并与天台、禅宗共同成为唐代声势最盛的四大宗派。禅宗号称“教外别传”,华严、唯识、天台则被称为“教下三家”。
法藏从炼指供养到开宗立派,走的正是勇猛精进一路。我们现代人很难理解法藏对佛法的这种执着精神,推其原因,在禅宗大行天下之后,人们往往曲解禅宗“不立文字”的说法,轻视佛典,思而不学。殊不知,若不把佛典领悟通透,你怎么知道你究竟是在修佛还是修魔?
法藏当初炼指烧香作为供养,为的正是烧香这个供养形式之后的精进之意,他的一生也始终在走精进之路。我们当从法藏的身上领悟供养的内涵,然后再来理解《华严经》里这几句关于供养的文字。
“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什么是随顺?简单来说,随顺就是顺应。经文的意思是说,若能顺应众生,就等于顺应诸佛、供养诸佛;若能尊重众生、侍奉众生,就等于尊重如来、侍奉如来;若能使众生欢喜,就会让诸佛欢喜。